正确看待同性恋和艾滋病

发布时间:2010-08-22 来源:红网综合 点击:238 评论:( 0 ) 条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09艾滋病日:同性恋感染艾滋病毒被推出台面
  
  今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同性恋话题被推了出来,原因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显示:性传播已经成为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中同性性行为所引起的艾滋病传播已经占到传播总数的32.5%。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数字之外,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小的增幅:2007年的时候,同性性传播导致的感染占12.2%,而2005年,中国男同性恋人群感染率仅为0.4%。几年的时间,同性恋被再次推上了艾滋病的舞台,并成为了焦点。
  
  作为一个同伴教育负责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觉得这个传播速度的增加有很多的原因。生理上的原因是一方面。因为男同性恋者很多是采用肛交,而直肠粘膜更容易破损,精液又是艾滋病病毒的良好载体,所以这种行为更容易传染艾滋病。
  
  而对于女同性恋者,她们的感染几率要小很多,因为她们的行为并没有那么激烈,也没有那么多的体液交换,他们的传染几率甚至可能小于异性恋者。生理构造的因素是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由生理问题引发的。因为异性之间会牵扯到一个受孕的问题,所以安全套的使用在异性的生活中会很普遍,但是在男同性恋者之间,安全套的使用可以说是一半一半,他们不用担心受孕,而且谁都知道使用安全套会“不那么爽”。
  
  更有甚者,会有人知道安全套的作用以及性病的危害,反而不使用安全套,他们认为安全套的有效和感染疾病都是概率问题——这个想法很荒唐。还有人认为对方没有携带病毒,所以不愿意使用安全套,可是艾滋病感染者在发病前会有什么症状表现和特征,他真的不知道——这是自负,还是他真的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呢?原因很多,但是归结到一起:不使用安全套或者使用不规范可以成为第二个原因。
  
  换个角度我们可以考虑一下社会因素。如果不是这次世界艾滋病日,我想我们的这些机关是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同性恋这个事情上的。我们一直在回避这个事情,无论从社会的制度还是从人们的认知,都一直没有把同性恋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
  
  同性恋没有被正视,大部分人活在阴暗里,很多东西不规范,这就是问题。现在同性恋者之间的性关系很混乱,一个人可能跟很多人发生关系,这个很多可以是一个上百上千的数字,所以我会认为那个艾滋病的传染速度是一个正常值。而且这不单纯的是一个行为规范的问题,继续发掘,我们发现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有需求而没有得到满足,他们没有正确的方式,因为同性伴侣关系得不到保护。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不是单纯设立一个鸡奸罪那么的简单。有的地方的人甚至没有这个意识,他们只拿这个当成一个释放欲望的途径,就好比自慰,所以我们会看到有同性卖淫者,他们若无其事。我们以前一直回避这个事情,甚至打压它,事情因此越来越复杂,所以有今天这样的结果——我觉得很自然。
  
  这个现象顺应了那句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甚至更严重的,现在大多数的同性恋者还在传统观念的强迫下去结婚生子,当然很多人也有婚外的同性关系,也因此会把疾病传染给他的妻子和孩子。总之,我觉得社会因素是这个事情的主要原因。
  
  我把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到社会因素上并不是“愤青”。因为生理上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只需要一个安全套,这个问题就基本搞定了。但是社会问题呢?现在有很多志愿组织,他们都是在自发地、有组织地引导这个事情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但是有的时候这些组织也会被打压下去——这就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了。
  
  社会因素的症结在于态度上。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同性恋又会被摆在风头浪尖上。大理政府出资建设同性恋酒吧,新闻上了各大媒体,评论褒贬不一。和几年前国人认识同性恋的时候一样,很多人就会把同性恋和艾滋病直接联系起来,甚至还有一些“道德败坏”、“散尽天良”、“变态”之类的话。几年来的这些话带来了今天的这个结果,如果今天继续这样的做法,几年后会是怎样?或者我们务实地想一想:同性恋为什么容易得艾滋病?

最新报告:广州男同性恋艾滋感染率飙升到5%

      明天是“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普遍可及和人权”。今年一个新现象就是,男同性恋感染者激增。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透露,同性性行为所引起的艾滋病传播已经占到中国艾滋传播总数的32%。而广州地区今年最新报告的男同性恋艾滋感染率已经飙升到5%!

    如何遏制艾滋病毒在男同性恋群体的蔓延?推广圈内的“同伴教育”,是国内外一条重要经验。昨天下午,一场特别的交流会在广州一个饭店低调举行。5位来自深圳的“艾滋同志”勇敢地走出来,与广州同志亲友会的50多名同性恋者“现身说法”,呼吁他们洁身自爱,“艾滋就在身边,一定要戴套!”

    互助

    上百感染者“抱团取暖”

    “同志本来就是弱势群体,何况还是感染艾滋的同志?所以我们要依偎取暖,一起度过生命中的冬天。”

    深圳“A+A互助组”负责人繁星(化名)30来岁,大方斯文。他说,2008年5月5日,深圳举行奥运圣火传递那天,他却拿到了HIV检测阳性的报告单。当时第一反应是:“我还能活多久?”后来他发现,身边也有一样的人,于是创建QQ群“深圳有爱”,今年3月创办“A+A互助组”,意思是艾滋病(AIDS)患者之间的互助。现在组员已有100多人,大多数是年轻人,最小的只有19岁。平时组织爬山、吃饭、健康教育,像一个大家庭。

    “不能图爽快,忘记戴安全套。”繁星说,现在一些公益组织到“同志”桑拿、浴池发安全套,但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在桑拿大厅半夜睡到迷迷糊糊,不戴套也照做!”“我们是反面教材,今天站出来,是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希望不要有人重蹈覆辙。”

    歧视

    上了手术台,医生不愿动手术

    30岁左右的组员阿峰(化名)讲述了“一个HIV患者的求医路”,令人唏嘘。

    他说,2007年8月被通知感染HIV,中秋节得了肛门脓肿,痛苦不堪。辗转去了深圳5家医院求医,出于对医生负责任,他表明了自己是一名HIV携带者,到处碰壁。其中有一次,人都上了手术台,麻药都打了,结果主治医生说,HIV检查报告刚出来,是阳性不能动手术,“原来他们偷偷检测了我的HIV,就这样我被推下了手术台,我当时能够做的就只有流泪。”

    爱心

    “同志妈妈”的温暖回信

    62岁的“广州同志亲友会”会长吴幼坚当场流下了眼泪。4年前,她的儿子郑远涛向媒体公开自己的“同志”身份,这位坚强开明的广州妈妈也坦然接受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她在网上开设博客,成立中国首家“同志亲友会”,倡导关爱同性恋者。

    吴幼坚念了前几天她与一位30多岁的白领感染者在5个小时之内的几封电子邮件。

    11月21日中午12时15分,来信说:“现在我的手都是软的,身心一直在颤抖,第一次感觉北方的冬天好冷!本周接到电话,我感染了……我想,等我现在的工作做得差不多了,就选择自己去西藏,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静静地死去,不需要惊动任何人……”

    下午2时32分,吴阿姨回信:“感谢你的信任。其实不必过于紧张,艾滋病只是一种慢性病,如果认真积极治疗,就目前医学条件已经可以控制病情发展……”

    全场掌声响起。吴幼坚抹去眼泪说:“你们就像我的孩子,感染或没感染在我看来都一样亲!希望你们都洁身自好,坚强健康地生活!”

    ■专家说法

    同伴教育比政府干预更有效

    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王鸣表示,广州今年新增艾滋感染者1449例,性传播感染已取代吸毒成为主要途径。

    “男同性恋群体隐蔽难发现,官方难以接触,需要非政府志愿组织的帮忙。广州目前有10个草根志愿组织对隐蔽人群进行干预宣教,同伴教育比政府组织干预更有效。” (南方日报 陈枫)

同性恋: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同性恋是同性别人之间的性爱关系,这种关系可存在于内隐的心理或外显的行为之中。如果一个人终生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和同性别的人建立心理上或行为上的性爱关系,就可以称为同性恋者。同性恋包括男性同性恋和女性同性恋。如果一个人同时或先后与同性别的人以及异性别的人建立性爱关系,则称为双性恋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性恋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中国古书上就有“断袖之癖”等记载。社会对同性恋的认识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上世纪70年代起,许多国家不再将同性恋作为精神疾病分类单位。在近期的科学研究报告上,有人发现影响同性恋的基因,似乎位于人的x染色体上,与母系遗传有很大的关系。2001年4月,我国新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对同性恋有了更人性化和更科学的描述。
  
  由于艾滋病在全世界的蔓延,同性恋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在某些国家,同性恋者是最早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群,但这并不能因此认为同性恋者就是艾滋病毒的传播者。应该明确的是,艾滋病的病原是艾滋病毒(HIV),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都可能有某些不安全的性行为,助长了艾滋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而“禁止”同性恋既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能的。大部分的同性恋者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开始注意到自己与众不同的性倾向,但是由于整个社会环境是以异性恋为主体,再加上他们从小被灌输许多“同性恋是肮脏,不道德”等的负面概念,以致在许多同性恋者的内心深处常存有不能接受自己性取向,并压抑或排斥自己的焦虑反应。所以了解自我进而达到认同自我,是同性恋者必须面临的考验。
  
  由于女性同性恋性活动中体液交换较少,患艾滋病危险性很低。而男性同性恋者由于其特有的性活动方式,具有患艾滋病的高危险性。中国男性同性恋者,约占处于性活跃期的男性人群的2%~4%,也就是说,中国有500万至1000万男性同性恋者。处于性活跃期的中国男性同性恋者艾滋病感染率达到了1.35%~5.0%。这说明,在中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当中,男性同性恋艾滋病感染率已经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吸毒人群。国内外专家一致的观点是,性传播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疫情蔓延的最重要渠道。抑制艾滋病在我国经性途径扩散,不仅要重视异性间性传播,也要重视同性间性传播。忽视男性接触者的艾滋病防治,我国的艾滋病控制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从疾病防治角度出发,尤其需要对同性恋人群给予特别的关注。因为长久以来,由于公众对同性间的性行为多持排斥态度,我国同性恋人群一直处于隐蔽状态,很多人不了解艾滋病预防知识,有的染上了艾滋病病毒,甚至已经发病,还不知道就医,以致造成自身病情的迅速发展和艾滋病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同性恋人群的艾滋病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人群的艾滋病流行水平,预防控制艾滋病在这一人群的传播蔓延,已刻不容缓。专家们建议,迅速行动起来,将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传递到同性恋人群。而且要特别重视国外艾滋病防治中“同伴教育”的成功经验,注意发动这一人群的自我教育和积极参与到防病知识的宣传中来。
  
  来源:《家庭医学》

让同性恋远离艾滋病
  
  2008年上半年,在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开展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后,贵阳作为全国60个试点城市之一,也开始进入紧锣密鼓的工作之中。
  
  专家们曾一再澄清,将男男同性恋等同于艾滋病是认知的错误和偏见,而这样的认知和偏见,给这个群体带来的双重社会歧视,并不利于艾滋病防治在这个群体中展开。
  
  “因为性取向与讲不讲道德无关,例如大多数同性恋是先天形成的,或者是由出生后18个月到36个月里的环境决定的,道德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道德的指责只能导致人群对立,导致主流人群歧视非主流人群。我们要警惕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道德。”青岛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张北川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也许,只有当我们对同性恋和艾滋病的认知彻底发生了改变,偏见不再存在,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才能真正顺利开展。男同性恋网上发帖,“我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1月20日20时,离2009年的春节还有10天。
  
  这天是大寒天气,窗外飘着冻雨。22岁的jessonywc并没有意料中那样对自己的“身份”感到难以启齿。
  
  5天前的1月15日,在《贵阳论坛》的“百家杂谈”栏目里出现了一个帖子。在这个名为《关注艾滋病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帖子里,作者jessonywc这样写道:
  
  “我是一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同龄的孩子来说,我是不幸的,今年21岁的我,也应该是在学校学习的年龄,但是我却走上了社会。过早的进入社会我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但是命运告诉我是不好的,在走进社会的这年,我也进入了一个狭小的圈子,一个被传统观念歧视的圈子。
  
  这一年让我认识了同性恋,也走进了他们,也许就是命运的安排,在2年后,我检查出我感染了艾滋,这犹如晴天霹雳,苦恼后的我还是选择了快乐,因为我虽然感染了,但是我还是应该快乐的生活,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会有医治的方法的。但是在现在的社会,我们这些患者也真的希望有关爱!这种关爱不是用嘴说说的,希望的是看见行动。”
  
  2008年6月23日,jessonywc被检测感染上HIV。
  
  伤心两天后,他还是把感染HIV的事实告诉了同学,他们都感到很惊讶,说“今天不是愚人节吧。”
  
  紧接着父母知道后,他们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他们还是去当地疾控中心核实了儿子检测的结果。之后,比较爱酗酒的父亲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喝得太多。
  
  Jessonywc想去申请低保,当地疾控中心也愿意出证明,但“如果一到居委会去开证明,就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和病情,这样父母就有压力了,我不愿意这样去做。”Jessonywc说,男男同性恋(英文简称MSM,也即gay)这个群体在现在的社会里仍然被社会歧视,而感染上艾滋病后,就给这个群体带来了双重歧视,这是他们不愿看到的境况。
  
  事实上,jessonywc只是将男男同性恋在社会中的境遇,以及遭遇艾滋病之后所遭遇的“双重歧视”处境公开在网络空间里公开了,而他们这个群体对这样的境遇并不陌生。贵阳同性恋群体,艾滋病毒感染率已超过10%
  
  Jessonywc在MSM中扮演0(女性)角色,自从2006年10月6日跟第一次跟男友发生关系后,至今他已无法记得自己到底和多少个gay发生过性关系了。
  
  他说,在MSM这个群体中,一夜情的情况很多,他们将这样的情形称为“419”,“有的第一天才认识,第二天就可以上床。但也有gay在发生一夜情后,感情能维系4-6年的。”
  
  虽然MSM这个群体在发生性关系的时候也会选择采取安全措施,戴安全套,但Jessonywc说“你们不了解gay,他们一旦真心喜欢对方,特别是这个角色,他们会愿意为对方献身,这种情况下就不会采取安全措施的。”
  
  贵阳市疾控中心皮防科科长周健说,2006年,贵阳市疾控中心曾联合两城区(云岩和南明区)疾控中心开展了“男男同性恋人群艾滋病、性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调查”。
  
  参与调查的406名MSM中,对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播知晓率为95。9%,性传播知晓率为89。4%,对不会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判断正确率为78。9%。然而这406人被检测出艾滋病毒的阳性率却仍高居5。9%。
  
  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青岛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张北川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gay群体的艾滋病毒感染率在贵阳已超过10%。”受访的本土专家说,自2006年以来,这个群体依旧在贵阳艾滋病感染高危群体中排名第一。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事实上,MSM这个群体的文化层次是比较高的,“60%的人是大专以上文化”,但“他们的知识和行为是分裂的”。
  
  张北川教授说,同性爱不等于艾滋病(及性病),是否感染或易感染艾滋病(病毒)主要取决于性伴数量多少、具体性行为方式和安全措施,不取决于性取向。性伴数目越多,感染概率越大;不同的性行为方式中艾滋病传播的概率也不一样,其中肛交排在第一位;正确使用安全套能使艾滋病感染概率下降约85%,性病感染概率下降约50%。
  
  Jessonywc说,从一开始,他就想找一个合适的1(gay中的男性角色)组成家庭,永远生活在一起,但真的要想找一位有责任心和专一的男友,却还是显得有些困难,“因为1比较花心。”而事实上,1的花心,却给这个群体感染HIV带来了不容忽略的潜在危险。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折射社会的文明和发展程度
  
  “传统道德观念对性工作者、同性恋者、吸毒者及感染者的严厉排斥和谴责,在他们和主流社会之间竖起了屏障,导致他们处于社会边缘,无法获得性病、艾滋病预防的知识和技能。”云南省公共卫生专家、昆明医学院教授李晓亮说。
  
  他说,以同性恋为例,美国在1973年就通过了“同性恋不属于性变态”的认识,并且不再将其编入精神疾病分类诊断手册。世界卫生组织也在1993年认可了这一观点,在精神疾病分类学中去除了相关内容。但我国接纳这一观点的时间较美国晚了29年,较世界卫生组织晚了9年。
  
  直至2002年,我国才做出了相应改变,不再将同性恋视为性变态。
  
  尽管如此,但人们长期以来对同性恋群体的无知、漠视、偏见和歧视还是使我国的政策、干预都没有能将该群体早些纳入性病艾滋病的防治重点。他们由于惧怕社会歧视,不敢公开身份,或是迫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而与异性恋人群结婚,增加了他们感染和传播性病艾滋病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有人认为,感染了艾滋病的这个群体,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张北川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反驳说:“不是他们给社会带来诸多隐患,而是社会的落后给自己制造了麻烦。”
  
  张教授说,同性恋人群就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群。所谓的小,是指占人口比例低。大众不了解,是因为大众性科学水平落后。他希望全社会能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对待同性恋者,因为他们除了性取向和我们不一样以外,其他都一样。他们就生活在我们中间,需要理解和认可。我们应该对异性恋怎么看,就对同性恋怎么看。
  
  “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和发展程度。”张教授说。官方机构和本土NGO的努力与尴尬现实
  
  2007年,为推进《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及《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指导方案(试行)》,提高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及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的能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国内有经验的专家编写了《MSM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指南》。
  
  贵阳市疾控中心皮防科的专家说,根据《指南》的要求和对照贵阳的现实,只有当“干预”的覆盖面达到90%后,对艾滋病的控制才有效。然而,这个目标对于贵阳而言,难度还是很大。因为“2008年的调查显示,贵阳MSM中的HIV阳性率已经达到10%以上了。”虽然“以前是有经费支撑就调查一下,调查结束后就完了,而这次采取的综合防治是进行全方位的跟踪。”但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仍然给这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小的难度。
  
  上述《指南》里也称,社会对MSM人群的歧视影响了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社会歧视使他们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使得自愿咨询检测、安全套推广及MSM人群HIV感染者获取免费抗病毒治疗等措施难以全面落实。
  
  “不要因为这个人群可能艾滋病感染率高就歧视。要想到,那样做只能加重这个人群的感染,而这个人群一旦感染率高,我们全社会都要付出代价。”张北川说。
  
  除了本土相关官方机构正在对MSM这个群体感染艾滋病的现状进行积极“干预”以外,本土一些NGO组织也早已介入了民间干预的工作。
  
  成立于2005年1月30日的贵州“黔缘工作组”,是贵州第一个男男同性恋NGO组织,也是全国首个通过民政注册的MSM社区民间组织,该组织的宗旨是以消除公众对MSM群体的歧视和偏见为己任。
  
  “黔缘工作组”的负责人侬志军说,“黔缘工作组”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在场所干预和面对面干预的同时,组织小型防艾宣传活动、发放安全套、在MSM群体中开展健康干预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对MSM的宣传作用,建立QQ群、网上资讯、网络信息发布等,开展网络干预,将干预工作真正延伸到全省的MSM人群。
  
  在成立的第一年,黔缘工作组因发展需要,先后在凯里、都匀、遵义等8个地州市成立了凯城工作组、桥城工作组、遵义紫堇工作组等分支机构,初步形成了贵州全省MSM的大联盟。
  
  侬志军说,一个尴尬的现实在于,如果要全面开展好上述工作,这个NGO组织每年需要近30万元的经费。“每次搞能力建设培训,给每个地州工作组的名额是有限的,太多了的话,经费上无力承担。”即使是这样,每次的经费也需要1万元左右,其中还包括请专家和老师讲课的费用。




上一篇:已经是最前一篇了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姓名:

内容:

    0

以下为网友个人看法,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暂时还没有评论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Copyright © 2024 ijyspa.com All rights reserved